你的朋友圈或许也有各种离奇广告,很多广告看起来好像很有道理,比如“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碱性食物是万能药,能治百病”。。。
最近有人把“碱性食品”的心思用在孕妇身上,打着多吃碱性食品能让宝宝皮肤好、大脑发育快等种种“利好”旗号,大张旗鼓的宣传,一边吓唬你,一边关心你,目的让你在左右不定中掏腰包。
今天小菲哥就来给大家揭秘“碱性食品”神秘面纱。
从度娘得知首先提出碱性食品概念的人把常见的肉、蛋、奶、大米等都归结为酸性食品,多吃无益。把主食大米宣传成疾病的“罪魁祸首”,人体健康的ph值是7.4(偏碱性),想要碱性体质,就得按照他的指导方法去饮食,补充碱性食品补充剂。
小编想了想,如果按照他的理论,小苏打岂不是万能药?
不过他有一点说到点子上了,人体的PH值范围是7.34-7.45之间,也就是7.4左右,你想变成6.4,那也不可能,不管你天天吃多少酸性食品,喝多少醋,经过胃、小肠、大肠被中和基本就是7.4左右,人体自身能够维持酸碱平衡,不管你摄入酸性还是碱性食品,所谓的“酸性体质”就是个伪命题。
即使人体偏酸,酸中毒,体内血液的PH值也不会小于7,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肾内科首席专家谌贻璞教授曾说过:“我在临床上就没见过pH值低于7的活人。”
食物的确可以被分为“酸性食物”(或称“成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或称“成碱性食物”)。所谓“酸性食物(成酸性食物)”,是指食物经燃烧后所得灰分的化学成分中主要含有磷、硫、氯等元素,使其溶于水后生成酸性溶液,这类食物主要包括畜、禽肉类、鱼虾类、蛋类、谷类以及硬果中的花生、核桃、榛子等。所谓“碱性食物(成碱性食物)”,是指食物经燃烧后所得灰分的化学成分中主要含有钾、钠、钙、镁等元素,使其溶于水后生成碱性溶液,这类食物包括各种蔬菜、水果、豆类、奶类以及硬果中的杏仁、栗子等。此外,还有一些既非酸性也非碱性的食物,如烹调油、黄油、淀粉及食糖等,被称为所谓“中性食物”。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决定食物酸碱性的食物灰分,是指食物燃烧后剩下的一些元素的氧化物,这与食物在体内消化、吸收和利用后的代谢产物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
目前很多“食物酸碱性”的说法其实是将“食物燃烧后的灰分”与“食物体内代谢后的产物”混为一谈了。实际上,食物被摄入人体后,要经过消化、吸收和各种复杂的代谢反应,形成数以千计的产物。这些产物有酸性、碱性,还有很多呈中性。而这些产物的酸碱性其实已经与摄入食物的灰分没有直接关系了。
人体体液的酸碱度(即主要是血液的酸碱度)正是上述各种代谢产物综合平衡作用的结果,而不是仅仅由食物燃烧后的几种矿物质灰分就可以决定的。
首先你在你的胃里被PH值约为的胃酸中和掉混合成酸性、消化掉进入小肠,小肠吸收有用成分其他成分并且将酸性成分在小肠液的中和下又变成碱性了,剩下的全部送到大肠,大肠和小肠一样功能差不多,最终将营养成分吸收到血液里。人体血液具有维持酸碱度的缓冲功能。
再者,不管你吃的碱性食品有多碱,都有强酸胃酸在等着,都会变成酸性液体进去小肠大肠。
身体变酸,碱性食物救不了你,能救你的就是身体两大功能呼吸和代谢。
肺:通过呼吸把多余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使血浆中碳酸浓度降低。
肾:吸收碳酸氢盐,排出酸性物质。
朋友圈的广告可见一斑,号称宝妈酸性体质容易引发糖尿病、酸性体质的孕妈生宝宝抵抗力不如碱性体质宝宝等等。
还有胆大的宣传酸性体质容易生女孩,碱性体质容易生男孩,呵呵,真有想象力。
如果您的朋友圈也有类似的广告,请跟我学:屏蔽。
不管是孕妈还是宝妈就不要担心身体边成酸性体质了,更不用去相信某些号称能改变人体酸碱度的保健品了。按照正常饮食,科学孕育才是硬道理。